知名品牌找工厂代理商、招牌,在很多行业是理所当然的事。 这在陶瓷行业也很常见,但没有那么“耀眼”。 对瓷砖品牌来说,代工、贴品牌其实好处不少,但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买账,认为自主生产和代工/品牌生产在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,所以很难对代理商、品牌投信任票。
随着消费的不断升级,消费者对瓷砖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 其中包括品牌、质量、体验、性价比等,再加上一些业内人士的推波助澜,让更多的消费者对代工/品牌瓷砖意见更多,相反,与代工/品牌相关的陶企和品牌
今天,请摘下有色眼镜,跟着中陶君从客观的视点看替补演员/招牌。
生产能力发展成难题
抱着被子取暖正是时候
日前,中国陶瓷网视频栏目【今天叫砖】发布了一段名为《瓷砖厂家“联姻”,是不是公开搞贴牌?》的视频。 视频中,广东维纳斯风格与江西伶硕创投(华硕控股)、广东格莱美陶瓷)与江西太阳集团、广东鹰牌实业与江西华硕控股、广东冠星企业与广东诺瓦克板块、上海海鸥冠军与广东鹰牌陶瓷
鹰牌实业与华硕控股达成战略合作
伊诺企业与冠星企业战略合作
事实上,再多的人站在代言人/招牌的对立面,也改变不了陶瓷行业在“双控”大背景下的发展轨迹。 不久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《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》,提出加强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管理,加快建立防止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化、法治化长效机制,防止产能无序扩张。
当前陶瓷行业,市场已由增量时代转向库存时代,需求萎缩增长乏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区间,生产成本飙升的“碳双控”政策将继续推进,规模扩张将获得成本优势叠加疫情和地产地雷等诸多不稳定因素,一直考验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。 因此,企业只有抱团取暖、整合资源、共享商机,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。
行业集中度提高
改写行业竞争格局
由于瓷砖是非标准化产品,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特性,陶企单纯依靠网站布局和产品更新,容易遭遇发展瓶颈。 一些头部陶瓷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,开始通过整合资源、收购资本、转变商业模式等方式来改写陶瓷行业的竞争格局。 近年来,陶瓷行业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,从产能和销量数据来看,头、腰、尾阵营的界线越来越清晰。
蒙娜丽莎生产基地
“2020陶业长征——中国瓷砖产能调查”大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瓷砖年生产能力排名前十的陶企有新明珠( 2.214亿)、唯美( 2.18亿)、华硕( 1.49亿)、宏宇( 1.46亿)、宏宇(宏宇) 也就是说,前十家陶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全国约六分之一的生产需求。
东鹏控股生产基地
据几家上市陶企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,马可波罗一年销售瓷砖93.65亿元,蒙娜丽莎一年销售瓷砖69.86亿元,东鹏一年销售瓷砖66.71亿元,欧神诺一年销售瓷砖51.05亿元2021年全行业瓷砖销售收入3450亿元,前十大品牌销售额553亿元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行业集中度(前十名)从16个上升到19个,只有3个百分点今后至少还有6 %的上升空间,“十二五”行业集中度将超过25。
陶瓷行业品牌集中度持续上升,预计将加速现有陶瓷企业的分化和淘汰。 在淘汰赛中,没有改造价值的落后产能将被直接淘汰,部分将通过代工、收购等方式整合到头部陶企。 家电行业是个生动的例子。 中冰箱、空调、电视、洗衣机四大类十大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八成至九成,非头部品牌生存空间大幅压缩。 创维电器年营收的近60%来自代工业务,仅小米一家客户一年就能带来近6亿的销售额。 这是一条高度集中行业非头部企业的生存之道。
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
从OEM、ODM到OBM
制造业最常见的三种模式是OEM、ODM和OBM。 OEM俗称代工或招牌,企业不直接生产产品,而是让厂家代为生产来完成产品生产的ODM与OEM的纯粹代理商不同,厂家需要有自己开发的技术和设计,甚至成型的产品,购买产品的客户有自己的胸罩有观点认为,OBM是厂商独立经营、生产、销售自己的品牌产品,收购现有品牌或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获得品牌也可视为OBM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OEM、ODM、OBM是不同的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,是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工,也是资本在利益与风险之间权衡后的必然选择。 对制造型企业来说,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转型,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。 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也有从OEM起步,最终成功上市的制造型企业。
例如,电器行业的德尔玛近期将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。 这家企业曾经帮京东、小米代工,后来开始做小米的ODM业务。 2019年,ODM业务占德尔玛整体营收的7.76%,到2021年ODM业务所占比例上升到22.11%。 在成熟的ODM模式上,德尔玛不断探索OBM模式,获得飞利浦、华帝两大公开租赁合作的品牌商标。 目前,飞利浦、华帝两个品牌的营收已经占据了谣言整体营收的38.92%。
陶瓷行业也有类似的案例。费罗娜水泥瓷砖创始人陈高照曾向中陶君透露,自己刚入行时就职于业内某大型陶企,2004年,该企业接到了马拉齐第一张在国外贴牌的订单,随后出口的业务蒸蒸日上。陈高照表示,正是因为承接海外大客户的OEM业务,让中国陶企学习到了国际先进的经验、标准和模式,从而一步步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。江西、山东等产区的瓷砖厂家也是一样,从帮广东知名品牌代工开始,逐渐磨炼出ODM的能力,积累起走向OBM的基础,最后实现“贴牌” 到“创牌”飞跃式发展。
\\\\\\
正视代工/贴牌,你会发现它其实并不是什么“牛鬼蛇神”,而是每个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必然存在的模式之一,瓷砖厂家们没必要对代工/贴牌讳莫如深,终端经销商和消费者也没有必要谈“贴”色变。
那么问题就来了,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攀升,替知名品牌代工是不是制造型陶企未来唯一的出路?历史其实已经告诉我们答案,只有止步不前的企业,没有止步不前的行业,谁有实力,谁就有话语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