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砖的价格又双重上涨了!
5月底以来,迫于生产成本压力,宏宇集团旗下的宏陶和新明珠、蒙娜丽莎、马可波罗、东鹏控股五大头部陶企业相继宣布瓷砖价格上涨,涨幅最高达到10%。 事实上,自2月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波动以来,全国各产区陶器企业纷纷发出调价通知,但此次几家头部陶器企业同时宣布涨价就像一个警示信号,给不少业内人士带来了不少猜测。
成本压力加大,五大头部陶企宣布涨价
6月6日,东鹏控股瓷砖事业部发出价格调整通知,决定从2022年6月21日起,将东鹏瓷砖事业部部分产品价格上调3%-10%。
5月28日,马可波罗发布价格调整通知,决定调整马可波罗部分瓷片和配套地砖产品的价格,出厂价格比目前价格上涨5%-6%。 这个价格调整从2022年6月1日开始实施。
5月26日,新明珠集团发布产品价格调整通知,决定从2022年6月1日起,瓷片和小地砖产品在该公司制定的2022年单价的基础上上涨约6%。
5月26日,蒙娜丽莎发布部分产品调价通知,决定从6月1日起,将600600规格FKN系列仿古砖、300600规格瓷片、400800规格FKN系列中板在目前价格基础上上调3-5%。 其他产品届时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。
5月23日,宏陶瓷发布产品调价通知,决定从2022年6月1日起对部分产品、瓷器系列从目前价格上调5%。
对于价格调整的原因,5家陶企业均表示,这是由于能源和原材料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,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。 新珠还在通知中表示,公司尽最大努力通过降本增效等措施消化和承担了部分成本,但无法缓解和承受成本大幅上涨的重担。
2022年以来,受各地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频发、国际形势变化、化工原料及天然气价格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,建筑陶瓷行业成本压力加剧,许多企业不堪成本压力,纷纷上调产品价格。
3月,受天然气、煤炭价格上涨因素影响,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云南、安徽、广东等省发布30多家陶瓷企业瓷砖/陶瓦提价函; 4月,全国多地出现突发性疫情,不少管控区域陶瓷厂物流配送受阻,运输成本暴涨,瓷砖成本再次水涨船高。 5月,山东淄博、福建泉州、辽宁法库三大陶瓷产区天然气价格上涨,当地多家陶瓷企业发出瓷砖涨价通知,消化成本压力。 进入6月份,东鹏、马可波罗等头部陶企业率先宣布提价……
从2022年以来这一系列陶企涨价事件来看,当前建筑陶行业形势不容乐观,如果能源和原材料成本进一步上升,下半年将出现瓷砖涨价潮。
广东窑停了将近一半,恩平一陶瓷厂希望“裁员”
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,5月份国内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呈下行趋势。 5月31日国内液化天然气均价6614元/吨,从月初价格7208元下跌8.24%,但同比上涨84.06%,预计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下降。
国内能源价格有下跌趋势,但仍处于高位且跌幅较小。 对许多陶企业来说,这样的能源成本仍然难以承受。 在这种情况下,一方面陶企需要涨价以缓解成本压力,另一方面许多陶企还面临着相当大的库存压力,涨价影响了销售,这就消除了,厂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 因此,也有人“断定”很多陶企业不能涨价。 有些企业爆胎降价出售。
面对生产成本和库存的双重压力,许多陶企业选择停产或减产,导致陶瓷产区出现出窑率低的情况。 据《陶瓷信息》报道,截至2022年,佛山再生产的瓷砖生产线数量处于低位,截至5月出窑率约为65%。 2020年统计的195条建陶生产线(其中瓷砖生产线189条)中,至少25条生产线已经或已经停产,明显将终止。
此外,陶业时信也表示,由于燃料成本高、市场低迷,全国第一大产区广东产能从去年开始就没有创新,据产区相关信息显示,“停产一半左右”是广东的常态。
开年以来,由于广东省天然气价格暴涨,许多陶器企业推迟了部分生产线的点火重启。 由于燃气价格一直居高不下,一些已经点火生产的陶瓷企业陷入了“成本上升、市场低迷、不敢涨价”的困境。 由于开源节流,业内一些陶企已经释放出“裁员”的信号。
6月4日,有业内媒体报道,广东恩平某陶企业行政人事部6月1日下发《放假通知》,通知称该公司决定从6月2日起陆续停止部分窑炉生产业务,生产线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自停止生产之日起放假假期里,公司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生活费。 通知还要求员工保持通信畅通,随时准备重返工作岗位,超过3天仍未重返工作岗位的,视为自动离职,解除劳动关系。
瓷砖利润被压缩,市场价格战还在蔓延
今年生产成本涨幅过大,很多陶企利润被大幅压缩,严重的是已经买完甚至亏损。 统计数据显示,建陶行业3家上市陶企近5年瓷砖毛利率基本呈下降趋势,2021年更是降至30%以下,创2018年以来新低。
具体来说,多家陶瓷企业发布的调价通知显示,瓷片、中板、配套瓷砖等小规格瓷砖种类是最先被列入调价行列的产品,最先给企业带来了利益危机。 同时也是低价值的产品,即使涨价也不会提高利润,往往维持生产成本。
陶器企业并没有调整大型瓷砖和岩板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价格,但在目前的行业形势下,其利润必然会被压缩。 更值得警惕的是,市场价格战已经蔓延到大规格瓷砖、工艺瓷砖等高价瓷砖类别。
近两年,7501500mm尺寸的瓷砖和无花纹的砖头在终端发生了“大火”,但不久前有报道称陷入了同质化和价格竞争。 据《陶瓷信息》报道,7501500mm瓷砖由于产能快速增长,很快陷入了价格竞争,其利润与上市之初相比已经“腰斩”,但高无花纹瓷砖也在短短两个月内陷入了价格竞争。
建陶行业形势严峻之下,陶企和经销商为了生存而“慌不择路”走进疯狂内卷的漩涡。这种现象值得行业警惕和反思。